再說身體處境

『有一個展覽成形在距今約一年前,我們勇敢的稱呼它身體處境
勇敢是我們彼時能夠窮盡目光去完備那尚不成熟的形式
並抵抗批評的驅力
也是如今我們得以整理過去的零碎語意
或一些看來破綻十足的發言的反省權』

-----------------------------------------
2007,事隔週年再談身體處境

我們透過一種遮蔽的方式去觸及身體
一種不朝向定義的低姿態去面對當代藝術中身體被覺察的痕跡
相對於行為式(或錄象)的身體
這種覺察並不是對直接表態的身體做整理
是基於對一些當代藝術中相對不具全面性問題的規劃
如什麼是我們談論的身體的高度
也許這是我們能試著去描繪一個所謂台灣 (或亞洲)人的生活的話題基礎
或是者進一步的,是這個島國居民的某種當下知覺的處境
當前的電子媒體社會使得包括身體在內的任何關於"人"的察覺被訊息化與扁平化
那種曾經在舞蹈與劇場中激烈喚起的身體
如今我們很能夠平淡把它們安置於影象中或文字中
我們對身體感到疲乏,也多少有點麻木
今天人們關心的是如何去運作在這些以媒體為基礎之上疲乏感官的刺激策略
而事實上, 人們仍然以各種不同的姿態去展露自己
也持續地在太多的場所中去不斷地自我表現
這種自我展現經常不是顯現在能力上
而會很 不刻意的表露在生活起居,購物,上網,或旅行這種種姿態間
但那不是去自我描繪出一個完整樣貌(可被說)
我們是有意識的在片段或碎片的狀態中去開放自己
另一部分則是透過語言
我們把知識的交換變成一個可見的對象,也就是某種物質化
我們互相確認彼此在這個過程中的位置
甚至在瓦解訊息(文本)的意圖下強調出"位置"
(或者,傾斜的角度或水平)
(ok,我是有那麼一點點在說你,柏森.........)

對我來說,這些作品向我發問的
不僅僅只是我們如何指出身體植基於空間中的狀態美學
而更是追問 這種美學如何可能 的方式(或方式的條件)
我們很難再辨識,在當代藝術中我們如何擁有一個身體?
身體是一個被擁有狀態嗎?或者它是如何在作品中失去?
甚至在如今我們的生活中失去!

我們看到當代藝術在(面對當代社會)轉換的過程中
真正涵括一個向主體測量的態度
這使得身體可以在很基礎上的方法上被問題化
而這就是我們的所要突顯的
在平靜的策略找出當代身體感的起源
相較於現在在國美館的亞洲雙年展
這個的展覽的名字顯得的很平靜
也不急著去證明它自己能夠掏挖文化的能力
從命名說明了兩種狀況是
一個是身體在"去處在某種境況"的勾劃下成為一種動態的問題
另一個是我們試圖指出一種流動的身體感,
而在其中身體不再具有整體的考量,取而代之的是知覺的流動

relative articles : 身體處境 1- 5

0 comment:

張貼留言